弘扬黄河文化 传播中华文明

黄河人物

黄河情 | 张志功——在习仲勋身边工作的二十年

发表时间:2023-06-06
来源:
作者:
分享到:


一九五八年四月,习仲勋同志陪同周恩来总理去三门峡水库视察途中在飞机上研究工作。后站立者为习仲勋秘书张志功。

  “风雨二十年,思未断,梦萦魂牵。父兄情,三生有幸,恩重如山。呕心教诲犹如昨,耳提面命声未远。已十载,独立望西天,难入眠。开国泰,辅民安。遭诬陷,志弥坚。行人间正道,义胆侠肝。北战南征两锦绣,天降大任铁肩担。看今朝,江山竞彩霞,喜开颜!”
  2013年,时年85岁的耄耋老人张志功以一首饱含深情的词作《满江红• 思念》作为总结,完成了他的回忆录《难忘的二十年——在习仲勋身边工作的日子里》。
  张志功,生于1927年11月,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人,中共党员。1939年至1944年,张志功就读于河南省陕县豫陕中学,1945年考入国立西北农学院(即现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年后完成学业,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3月,张志功在西安由“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西北工作委员会”调到中共中央西北局任习仲勋同志秘书,直到1964年5月。
  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习仲勋同志遭康生之流诬陷蒙冤,被无辜戴上了“反党分子”的帽子。身为习仲勋同志的秘书,张志功同时被关押起来,要求揭发“习仲勋反党言论”。那个动乱的年代里,为了自保,儿子揭发父亲,夫妻之间划清界限,兄弟之间反目成仇,同志之间相互倾轧的事情层出不穷,司空见惯。张志功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不能昧着良心去说瞎话,更不能为了解脱自己‘反戈一击’。他牢记习仲勋同志多年来对他的教诲“坚持原则、实事求是”,认定为人处世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讲实话,讲品德,讲良心,更要讲党性,在习仲勋同志顺境时是这样,在他蒙冤受屈的时候,更应该这样。正是凭着对习仲勋同志多年的感情及坚定的信念,张志功被关押期间,没有为了自己过关而歪曲事实、无中生有,并且在被审讯时,极其客观地为习仲勋同志做了非常公正的申辩,也因此被“专案审查委员会”认定为习仲勋同志的“亲信”和“黑爪牙”,内定不能予以重用。被关押两年后,1964年开始,组织上不再让张志功继续担任习仲勋同志的秘书,5月张志功被下放至山东,与习仲勋同志从此分隔两地,没有再见面的机会。
  文化大革命后,1978年4月,习仲勋同志复出任广东省委第二书记,同年6月,张志功再次被调至习仲勋同志身边担任秘书。张志功与习仲勋同志重新在一起后,直到习仲勋同志去世,他们都彼此心照不宣地未向对方提及那段被关押、受审查的辛酸往事以及遭遇的人生磨难。张志功谨记习仲勋同志常说的话:向前看!
  1984年5月,张志功调任中共中央统战部任办公厅副主任、正局级巡视员。1992年5月,离休。
  两度秘书生涯,张志功在习仲勋同志身边整整工作了20年,在与习仲勋同志朝夕相处、同甘共苦的日子里,近距离接触这位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伟人,耳濡目染和深深感受到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坚持实事求是、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呕心沥血,坚持群众路线、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的优良作风,保持政治本色、从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风范,同时也被他浓浓的人情味所感动。张志功说:当年我能调到习书记身边工作,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这却带给我一生非同寻常的经历。我得以近距离地直接感受一个共和国开国元勋的高尚情操和伟大人格,并和他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我深感荣幸和自豪。
  跟随习仲勋同志多年的张志功,回忆起他的老领导时,总会想到他经常说的话:领导干部和群众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永远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不然的话,就会脱离群众,跟群众对立,同人民群众就想不到一块,就不会关心群众的疾苦。
  关心群众,心里想着群众,是习仲勋同志一贯的作风。1954年底,陕西一封群众来信向国务院反映统购统销的问题。信中说,统购统销以后给群众的食油供应比旧社会还紧张,群众编了个顺口溜:“食油四两,想起老蒋”。来信还说,农民赶着木轱辘大车干活,木轱辘没有油润滑发出了‘吱吱’的叫声,农民就骂道:“我都没油吃,你还叫唤啥哩”!说完向车轱辘撒了泡尿,用这种方式发泄对食油供应政策的不满。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习仲勋同志认为,来信反映的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要秘书向周总理、毛主席写报告。秘书觉得来信举例有点情绪化,又太过粗俗,就没写进去。习仲勋看后说,一定要写这些事例,说法虽然欠妥,但的确是民情民声,而且事例真实生动,有说服力。报告送周总理、毛主席阅处后,有关方面很快采取措施解决了食油供应紧张问题。
  1960年7月,革命老区陕西省耀县黑田峪大队派人带着7000元钱,到河南洛阳买胶轮马车。途径渑池县时,被怀疑“投机倒把”,人被扣留,款被没收。原来困难时期河南省有文件规定,胶轮马车属于“三类物资”的东西,不许出境。后经一再解释才把人放了,而买车钱却拒不退还。当时的7000元钱,对一个陕北山区的生产队来说,是一笔巨款,这样被没收,怎样向社员交代?无奈之下,大队支书亲自跑到北京找习仲勋同志诉苦求情。身为国务院副总理的习仲勋同志听后,当即给河南省委做工作,追回了买车钱。
  1978年,习仲勋同志主政广东,在下乡调研时,看到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水平低下,内心十分沉重焦虑。他日夜同干部群众谈话,商讨脱贫致富的办法。在习仲勋同志的带领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广东省就开始摸索开放搞活的办法。习仲勋同志集思广益,提出要利用邻近港澳的优势,发展多种经营,大搞补偿贸易,外来加工,兴办出口加工区,并在宝安、东莞、顺德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引进大量“三来一补”企业。1979年1月23日,广东省委经请示中央,决定将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将珠海县改为珠海市。
  在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习仲勋同志还向邓小平同志汇报,提出广东开放搞活的一系列设想,请求小平同志支持在深圳、珠海、汕头兴办出口贸易加工区。小平同志一锤定音,把“贸易加工区”改名为“经济特区”。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以立法的形式,批准深圳、珠海、汕头等地设立经济特区。从此,广东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入一条迅猛前行的通道,这也成就了后来深圳的崛起与繁荣。
  在张志功眼里,正因为习仲勋同志和他领导下的革命武装力量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才得以建立及发展;正因为习仲勋同志心系群众,亲自开展实地调查,才避免了1961年河南长葛饿死更多的人;也是为了给群众留下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习仲勋同志的努力下,西安城墙得以保存;更因为习仲勋同志一心想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他才会向中央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带领广东省委“一班人”,创办经济特区,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杀开了一条血路”。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习仲勋同志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2001年,张志功参加习仲勋同志88岁寿辰,向他说起当时经中央批准正在编的三本书即《习仲勋传》《习仲勋文选》和《习仲勋革命生涯》,张志功参与了《习仲勋革命生涯》一书的编写。习仲勋同志说:“编《文选》,选择一些我的讲话及有关文件,作为历史资料让大家知道一下,是可以的。写《革命生涯》,找我的老战友、老同志谈谈,沙里淘金写些革命小故事也好。至于写我的传记,我不太感兴趣,无非是歌功颂德、评功摆好,写出来能有多少人看啊?前人功过,后人自有评说……”张志功认为,正是习仲勋同志把个人荣辱看得很淡,把党的事业和群众利益看得很重,人民群众才把他记得很牢,他才真正活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为纪念习仲勋同志逝世十周年并迎接习仲勋同志2013年百岁华诞,已进入耄耋之年的张志功满怀深情的完成了《难忘的二十年——在习仲勋身边工作的日子里》一书,他以忠诚为笔,以人物为经,以时代为纬,用真挚的情感、朴素的语言、细节的刻画,真实地记录了习仲勋同志的历史事迹和人民情怀,立体再现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共和国开国元勋习仲勋同志坎坷、辉煌的人生经历。
  从《难忘的二十年——在习仲勋身边工作的日子里》所记录的点滴中,得以看到习仲勋同志遭受不公、蒙冤受辱、身陷囹圄的磨难和伤痛,以及身处逆境,仍然不忘保护同志和朋友的高尚品格;看到他在处理“李一哲案”过程中展现出的真诚、耐心、细致与锲而不舍;看到他为昭雪“彭案”愤出重拳、洗冤“冯、古”的良苦用心;看到他呕心沥血、大胆开拓、担当起改革开放“开路先锋”重任的气魄与智慧;看到他与患难与共的革命战友之间的深厚友情;看到他无论职务多大、地位多高,善爱人民的初心,始终坚如磐石……
  《难忘的二十年——在习仲勋身边工作的日子里》看似追忆过去,它更是在见证当下,启迪未来,以激励后人珍惜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难忘的二十年——在习仲勋身边工作的日子里》的编写,也充分体现了张志功实事求是,对革命历史人物和事件认真负责的至诚态度和正义精神以及他可贵的道德理性和可敬的至善良知。
  张志功2023年6月5日上午在北京病逝,享年96岁。